此使者因反叛案被匈奴王关入一露天地窖,一个星期后,奇迹发生了_苏武_且鞮侯单于_卫律
发布日期:2025-04-16 15:13    点击次数:80

话说汉武帝晚年,也曾调整过对匈奴的战略方针,改武力征战为主动求和,决定重走和亲路线,以缓解多年来的边疆风云。

于是汉武帝派苏武去出使匈奴。

苏武,字子卿,杜陵(今陕西西安西南)人,代郡太守,苏建之子。苏建想必大家都知道,他就是当年和周亚夫共同平叛“七国之乱”的功臣,以战功被封为平陵侯,为西汉初名将之一,生有三个儿子。苏武排行第二,兄苏嘉为汉奉车都尉,弟苏贤为骑都尉。出使匈奴前,管居御厩监,替皇帝掌管马厩,说得再通俗一点就是弼马瘟。

天汉元年(公元前100年),汉武帝拜苏武为中郎将出使匈奴。汉武帝为了能顺利搞定匈奴,还给苏武配了两名得力的助手:副中郎将张胜和属史常惠,随从的人员更达到了史无前例的一百多人,再加上带的许多金银珠宝,丝绸字画等财物,以及备带的干粮和其他的坛坛罐罐,四个字:浩浩荡荡。

展开剩余79%

苏武到了匈奴后,他见到了且鞮侯单于,献上了“礼物”。然而,且鞮侯单于听说“礼物”时是两眼发光,接完礼物后,马上又拉长了一张马脸,口气非一个“狂”字能形容。总之一句话:且鞮侯单于根本就没把和平大使苏武当人看。

苏武心里虽然很不是滋味,但苦于自己的使命(负责和平谈判的),极尽忍辱之事。然而,他再三努力,一退再退,且鞮侯单于不是“狮子大开口”就是“横眉冷对”,根本就没有诚意和汉朝进行“和平谈判”。

既然谈判不成,苏武忍住心中的怨气,只等熬过这几天就回去向汉武帝复命。

然而,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夕祸福,就在苏武准备起程离开匈奴这个“虎口”时,且鞮侯单于亲自来送行了,并说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:“都给我拿下。”

就这一句话,让苏武的回家梦想推迟了整整十九年,直到汉昭帝的时候,他才“恍如隔梦”地回家。

那么,究竟是什么原因,让急于“拖延时间”的且鞮侯单于敢于“光明大胆”地拘留苏武呢?

这里得先提一个人,这个人的名字叫卫律。这个卫律和苏武一样,也当过“和平大使”。只是他这个和平大使,一到匈奴,非但没有完成使命,反而“有辱使命”。他不但没有说服匈奴单于“回归”汉朝,反而被匈奴单于“反说服”,投靠到了匈奴的怀抱中去了。

卫律于是死心踏地为匈奴卖命。卫律被搞定了,他手下的一个叫虞常的随从却坚决不同意。用他的话来说就是:卑颜屈膝,卖国求荣的事坚决不干。然而,反对归反对,但在卫律面前只有两个字:无效。

虞常眼看劝说无效,马上改走其他路线,思来想去,他选择了一个铤而走险的方案:暗杀卫律。为此,虞常找了个张胜的帮手,因为问计于苏武,把苏武也拖下了水。

结果事情败露,不但虞常被擒,连苏武也受到了牵连。

苏武早就料到此次已是凶多吉少了,拔剑自刎,结果却没有死成,且鞮侯单于却被感动了。他改变了对苏武这个和平团进行屠龙的想法,决定劝降,让苏武为他匈奴人所用。于是对他进行了 “恐吓”。结果没有效果,于是转而进行了“攻心”,于是叫灵王卫律上场。

结果卫律好话说尽,最后被苏武一句话反驳得面红耳赤,无地自容:“尔等叛国之徒,他日有何面目见九泉之下的家人?”

劝说工作至此告一段落,结果是且鞮侯单于和卫律轮番上场,皆不能逼使苏武就范。且鞮侯单于没办法,上演最后一招:动刑。

当时正值严冬,天上下着鹅毛大雪。且鞮侯单于命人把苏武关入一个露天的大地窖,断绝食品和水,让他自生自灭,目的只有一个,希望用这种超常手段来改变苏武的信念和意志。

且鞮侯单于对自己的“撒手锏”还是充满了自信的。他甚至认为,这一招出手,神仙也挡不住。然而,这次且鞮侯单于还是错了,苏武是一个威武不能屈的贞节之士。时间一天天过去,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。渴了,他就吃一把雪,饿了,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。就这样他顽强地挺过了生命的极限。

过了好几天,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宁愿做雪地里的“睡美人”,也没有屈服的意思,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。

至此,且鞮侯单于的劝说工作彻底失败。软硬兼施都拿“威武不能屈”的苏武没办法。且鞮侯单于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地步,思来想去,且鞮侯单于决定把苏武流放到北海(今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),并美其名曰:牧羊。

临行前,单于为了给苏武一点希望,说了这样一句“忽悠”的话:“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羔,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。”

这明显是“铁树开花,金鸡下蛋”般痴人说梦的话。但就是这样一句话,却使苏武有了活下去的信念。19年后,苏武才回到了汉朝,成就一段佳话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尊龙最新采访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Powered by365站群